欧正胜:在绿色合作中,欧洲应该对待中国的诚

- 编辑:188金宝搏官网登录 -

欧正胜:在绿色合作中,欧洲应该对待中国的诚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称,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已进入高速增长期。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此前公布的欧盟新车登记数据显示,8月份,比亚迪新车登记量高于特斯拉,释放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的信号。从气候变化和经济驱动力来看,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逐步加大力度推动交通、储能等各行业和领域的脱碳、卫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注入经济发展新动能,在行业转型中抓住更多机遇。不久前,联合国召开气候变化峰会,体现了八十年代各国绿色发展的普遍愿望战后历史关头。在全球气候管理进入关键阶段的背景下,顺应绿色发展的全球发展趋势,各国更需要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的国际合作,努力填补绿色产能缺口,保障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自由流通。这是推动普惠、低成本绿色转型、推动责任落实的必由之路。在绿色工业领域,中国现有的产能和技术不仅支撑自身的工艺转型,而且还依靠对外合作,为各国转型过程提供中国技术、中国解决方案。当前,中国和欧洲已成为全球绿色产业的两个主要市场、两个主要的企业聚集地、两个主要的政治驱动力。巴双方在贸易和项目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已发展为广泛、多层次、多元化的合作趋势。产能合作受到双方企业、政界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寄予厚望。并通过标杆项目,树立合作典范,优化合作环境。 近日,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集团合资投资40亿欧元的电池工厂在西班牙开工建设。预计宁德时代将轮流派员参与工厂建设项目,该项目将成为西欧支持现有汽车品牌转型、强化链条的重要抓手。对于西班牙当地发展乃至法国、德国主要汽车制造商的辐射作用将会很大。这也恰逢西班牙乃至欧盟渴望吸引产能、扩大投资,参与全球绿色产业投资。这也反映出中国企业经过综合考虑,积极顺应欧洲寻找产业平衡、培育本土竞争的诉求。虽然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企业将继续扩大在欧洲的布局,欧洲也将借此机会扩大在气候管理传统、大众品牌价值、地缘经济布局等方面的优势。但面对当前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在欧洲逐渐接受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人仍然以地缘政治、泛安全和意识形态偏见的错误眼光来看待中国企业。事实上,中国企业以高度开放和自信的态度看待欧洲合作伙伴,谋求互利共赢,具有维护中欧绿色合作可持续性的普遍意识。等待处理布鲁塞尔对中国电动汽车不合理关税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利用劳动力、开展区域内外产业融合的决策和行动,是根据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同时平衡当地关切与利益和效果。当政治和价值因素干扰企业决策,造成相应的失衡,经济项目成为“政治工具”时,企业的发展前景就可能受到挑战。例如,欧盟委员会、德国、瑞典等国寄予厚望的“Nordvolt”公司倒闭,反映出寻求“完全自治”和“授予”的欧洲政治工程在克服成本和技术等实际挑战方面的难度。目前,合资公司Catl与Stellantis集团在西班牙的项目总体上得到了西班牙两大主要政党以及民众党领导的萨拉戈萨地方政府的支持,各方都以务实的态度积极推动。在本地劳动力比例、本地产业链布局等方面,宁德时代也表现出了最大的承诺和努力。希望开放合作的趋势和示范合作的示范效应能够给布鲁塞尔一些有地缘政治头脑的官员上一课,让他们懂得如何以诚实、开放的态度面对发展合作的浪潮。 (作者为国际问题学者)